一、工法名稱:管廊節段一次性澆筑成型施工工法二、工法等級:安徽省工法三、工法簡介 本工法發明的滿堂支架立桿支撐底托有效可行,混凝土澆筑過程中架體穩定性好。焊接的鍍鋅止水鋼片成功起到防水效果,底板未出現滲漏水現象。澆筑完成后,滿堂支架順利拆除。管廊節段一次性澆筑成型使用新型定制簡易端頭鋼模有效可行:便于安裝加固和拆除,拆模后混凝土面線型美觀,能夠較好的固定中埋式止水帶。選用的大流動度、高抗離散性混凝土配合比,結合澆筑工藝優化,能夠解決底板混凝土反涌凸起問題,實現一次澆筑成型。從中隔墻到外墻的順序進行,實現兩側流動,澆筑一定高度后泵送混凝土由側墻送入底板,澆筑至底板頂面,振搗充分后等待至混凝土初凝前約30min時再澆筑上層混凝土,混凝土澆筑分層厚度為50cm,依次對稱澆筑直至頂板澆筑完成。四、關鍵技術 1. 支架體系。傳統的兩次澆筑成型施工方法先施工底板,二次澆筑的頂板支架以成型后底板為支撐面。一次澆筑成型法施工時,使用穿越底板的防水可調底托、以墊層作為支撐面的方式對模板支撐體系進行優化,為實現一次性澆筑成型提供保證?紤]一般管廊底板厚度為300mm,底層鋼筋保護層厚度為5cm,在底托下方設置5cm厚混凝土墊塊,保證支架可調底座調節絲桿外露長度不大于300mm。 2. 混凝土澆筑工藝優化;炷僚浜媳,選用大流動度、高抗離散性混凝土,精準測定混凝土初凝時間,通過混凝土澆筑順序、澆筑時間控制,由現場澆筑試驗確定最優澆筑順序,解決底板混凝土反涌凸起問題,實現一次澆筑成型。 3. 特殊模板安裝新工藝。管廊施工采用“跳倉法”施工,即隔斷施工,節段兩端需設置止水帶和端頭模板,模板安拆復雜程度高,重復利用率不高。故考慮采用新型簡易定型鋼模板,固定中埋式止水帶效果較好,可多次重復利用,安裝拆卸便捷,且能保證澆筑質量,成品線型良好。 4. 底板預留混凝土澆筑洞口快速封堵技術。在頂板上預留300*300mm底板混凝土下料口,采用木模板能夠快速封堵。洞口上方鋼筋及封堵模板預先放置洞口周邊,不進行綁扎和固定,待底板混凝土澆筑完成后將300*300mm方形模板移動至洞口處,鋼釘固定后采用透明膠帶貼于接縫處,底部采用方木進行加固。模板處理后進行洞口鋼筋恢復綁扎。 授權實用新型專利1項:止水帶固定模具(ZL201821624542.6) 申請發明專利2項:管廊節段一次性澆筑成型方法(201811498087.4)(實質性審查),止水帶固定模具及其使用方法(201811162493.3)(實質性審查)